天津醫科大學的前身天津醫學院成立于1951年,是新中國成立后政務院批準新建的第一所高等醫學院校。建校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取得了顯著進步。1994年,天津醫學院與天津第二醫學院合并成立天津醫科大學。1996年,天津醫科大學作為市委市政府支持建設的唯一一所市屬高校,躋身國家"211工程"。
經過"211工程""九五"、"十五"和"十一五"三期建設,全校教師奮發進取、拼搏奉獻,使天津醫科大學教學、科研和醫療水平都有了大幅提升,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在網大教育發布的2010年全國大學排行榜中,天津醫科大學排名第56位,成為1999-2010進步最顯著的6所大學之一。在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發布的2011年"中國四地兩岸大學排名"中,天津醫科大學位居綜合排名第67位,其中前70所高校包括港臺地區高校26所、大陸地區高校44所。
為紀念學校成立60周年,弘揚天津醫科大學"知行和一、德高醫粹"的大學精神,學校興建"一甲子紀念"雕塑一尊。雕塑總體高9米,主雕塑高4米,基座飾以漢白玉浮雕。主體雕塑造型為六片扇形彩帶,上部挺拔飄揚,騰飛翱翔,寓意學校歷經六十載風雨,矢志發展,堅定不移;下部伸展延長,寓意任重道遠,津醫繼續求索奮進。上下彩帶盤結于中心,既是阿拉伯數字"60"的變形,同時有日月輝映之意,象征維護人民身體健康的醫學事業日新月異,蒸蒸日上;另有中國紐扣之象形,取"解扣"之意,寓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醫海浩瀚,從醫者需不斷探索創新,以攻克難關,為人類健康謀福祉?;路剿拿娓〉?,選取了建校、兩校合并、進入國家"211工程"、未來發展愿景等四個對學校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和重要意義的歷史事件,并以藝術的手法再現了學校發展的歷史脈絡和津醫人拼搏奮斗、不斷創新發展的歷史足跡。
一、天津醫學院成立
1951年6月16日,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倡導下,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準,天津醫學院正式成立,成為新中國誕生后成立的第一所高等醫學院校,著名內分泌學家、醫學教育家朱憲彝教授擔任首任院長。這是天津醫科大學開元之時。
浮雕場景展現了天津醫學院成立大會的隆重場面,居中講話者為首任院長朱憲彝教授。
二、天津醫科大學成立
1994年6月,天津市政府經國家教委批準將天津醫學院和天津第二醫學院合并組建天津醫科大學。學校成立后,辦學實力進一步增強,為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水平醫科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浮雕場景展現了天津醫科大學揭牌儀式,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為學校題寫校名,時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高德占和天津市市長張立昌為天津醫科大學揭牌,背景為學校正門和實驗中心樓。
三、"211工程"建設
在天津市的支持下,學校經過部門預審和立項審核順利成為國家"211工程"建設院校。全校師生員工團結協作、奮力拼搏,學校圓滿完成了"九五"和"十五""211工程"建設任務,在教育部專家組的整體建設驗收評估中兩次均獲得"優秀"評價。
浮雕展現了國家"211工程"部門預審場面,以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泌尿外科學等國家重點學科的老專家和國家教學名師為代表參加由第二軍醫大學校長王慶舜少將任組長的專家組評審,并通過各個層次學生群像展示了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成就。背景圖案為"211工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校本部教學主樓和廣東路校區鐘樓。
四、發展愿景
學校始終瞄準建設高水平醫科大學的目標探索前進,搶抓中國教育大變革、大發展、大跨越為高等教育提供的廣闊空間和難得機遇,推動了學校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浮雕場景為現任校領導班子在沙盤前謀劃、展望未來發展,沙盤地圖上呈現天津醫科大學大港臨床醫學院、空港醫院、中新生態城醫院及國際醫學城項目。后背景人物群像為教學、科研以及醫護技藥等方面人員,象征著全校師生員工攜手前行,共創天津醫科大學更美好的未來。(完)